鄭紅
  上海市場目前的郵輪游,就和今年夏季上海的高溫天一樣 “大熱”。市統計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1月至10月,上海郵輪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同期翻一番,母港旅客吞吐量增長1.5倍。
  郵輪經濟,應該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,是展現一座城市魅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載體。今年前十個月,上海港郵輪旅客吞吐量已經占到上海港旅客吞吐量的近六成。
  上海真正意義的郵輪經濟從起步至今,恰好進入第七個年頭。郵輪熱的背後是否也隱含著 “七年之癢”的困惑?在與一些專家學者溝通的過程中,我們聽到了總量和速度增長的客觀事實,也聽到了業內人士對於現存問題的憂慮,比如沒有自己的船隊,產品營銷主動權少,旅游航線比較單一,在全球市場占比較低,等等。
  相比於地中海、加勒比海等熱門的郵輪旅游地區,中國發展郵輪經濟存在氣候條件、消費觀念等方面的不足。但上海發展郵輪經濟也有自身優勢,比如:世界範圍的城市影響力,國際第一大港的品牌效應,相對時尚的消費觀念等,這些都是良好的市場基礎。目前,我國內地沿海有5個國際一流郵輪碼頭,而上海的郵輪靠泊次數超過五大港口總數的四成。但因為郵輪旅游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產業鏈效應較長,國內各港口對這一“漂泊在海上的黃金產業”越來越重視,有些已經打出建立自己郵輪船隊的口號,這恰恰是上海一大軟肋。
  如果說,走過七年,上海郵輪經濟暫時走在了前面,那麼,再接下去的七年,上海靠什麼繼續跨越?上海郵輪經濟目前在全球郵輪市場中所占份額不足1%。換個角度看,這差距,同樣也是潛在的需求。
  (原標題:七年之癢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rnn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